
《战火中的救赎:一个德国军官与希腊女孩的乱世情缘》对对配
1941年春天,南欧大陆硝烟弥漫。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军队在希特勒的支援下,再次将铁蹄踏入希腊国土。希腊守军和英国援兵在钢铁洪流前节节败退,四月的雅典卫城上空,终于升起了法西斯旗帜。当意大利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穿过宪法广场时,大理石铺就的古老街道在军靴下发出沉闷的回响。 十八岁的米莉亚正在阁楼收拾行李,窗外的橄榄树在春风中沙沙作响。自从两年前在那场电车事故中失去双亲,这个有着蜜糖色长发的姑娘就变得更加沉默寡言。老裁缝利奥尼达斯心疼地注视着孙女——她正把母亲留下的银质梳妆镜用亚麻布仔细包裹。别担心孩子,老人抚摸着胡须上的银霜,听说这些意大利人就像来度假的观光客。 果然,占领军对雅典市民出乎意料的温和。咖啡馆依旧飘着茴香酒的气息,只是吧台边多了些哼着歌剧的异国士兵。米莉亚渐渐放下戒备,继续在祖父的裁缝铺里穿针引线。直到1943年那个燥热的九月,收音机里突然传来意大利投降的消息,整个雅典瞬间变成了沸腾的油锅。 德国人的坦克碾碎了短暂的平静。与懒散的意大利人不同,这些穿着灰绿色制服的军人像精密仪器般冷酷高效。中央市场旁的布告栏上,每天都会新增处决名单。米莉亚永远记得那个阴沉的早晨,三个醉醺醺的国防军士兵闯进店铺,檀木量尺在枪托下断成两截时发出的脆响。 就在祖父满脸是血倒地的那一刻,一道笔挺的军装身影劈开人群。月光蓝的瞳孔,刀削般的下颌线,领章上银橡叶徽章闪着寒光。当上尉的皮手套扇在施暴士兵脸上时,米莉亚却把唾沫吐向了这个救命恩人。她没注意到军官瞬间僵硬的嘴角,更不会知道当晚市政厅地下室的血流成了怎样的小溪。 随着德军将指挥部设在她家,米莉亚发现这个叫布斯的恶魔竟有着令人困惑的两面性。他会在清晨轻轻带上门免得吵醒睡梦中的祖孙,却也在黄昏的广场上亲自扣动行刑队的扳机。当饥荒席卷全城时,他送来的牛肉罐头包装上还带着体温,而米莉亚在阁楼偷看时,总见他对着张烧焦的照片喃喃自语。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冬夜的火炉旁。米莉亚颤抖的手指拂过那张泛黄的全家福——抱着双胞胎的希腊女子竟与自己有七分相似。照片背面用褪色墨水写着:永远怀念被游击队烧死在帕特雷的玛丽亚与孩子们。楼下的座钟敲响十二下时,她终于明白为何布斯总在深夜痛哭。 1944年丁香花开的季节,盟军的炮声已隐约可闻。当布斯将珍藏的袖珍钢琴塞进米莉亚手中时,冰凉的金属表面沾着来自诺曼底前线的尘土。去法国三个字像断头台的铡刀落下。直到战争结束五年后,米莉亚才在邮差送来的信笺上读到真相:那个在军事法庭上为她祖父作证求情的战俘,此刻正站在开满三角梅的庭院里。 晚年的布斯常坐在露台上眺望卫城,而米莉亚总会为他披上羊毛披肩。当游客们惊叹于帕特农神庙的落日时,没人会注意老人无名指上的两道疤痕——一道来自希腊燃烧弹的弹片,另一道是当年雅典少女咬出的牙印。 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