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8世纪的威尼斯,是个风气盛行、制度繁密的地方。这个城市的面具舞会不光遮脸,也遮羞。在这样的背景下惠红网,卡萨诺瓦横空出世。
别人恋爱不敢说,他把恋爱写成一本120万字的自传;别人失恋偷偷哭,他把失恋细节写进档案。
132位女性,12卷手稿,他不只是在讲情史,更是在复原当时的社交秩序、性别结构、贵族伦理。
他的人生,不是艳遇簿,而是18世纪欧洲的一本“非官方社会手册”。
132段关系,不是猎艳,是制度的显影剂1741年,威尼斯,圣萨尔瓦多街区。16岁的卡萨诺瓦第一次卷入情感漩涡。对象是两位来自乡下的年轻姐妹,14岁和16岁,身份是寄宿修女学校的学生。按照他在《我的一生》中所写,那天是他“感知感情与规则交界”的起点。
这不是一段即兴的邂逅。他们是相识多日的熟人。她们请他读书、翻译、帮忙写信。他以“朋友”的身份靠近,在交流中观察情绪反应、言语语调、面部细节。直到一天,两位女孩主动邀请他留下吃晚饭。饭后,他被留下来过夜。
展开剩余84%他没有夸张细节、没有炫耀动作,只是描述了当时的空间位置、灯光、家具摆设,以及她们靠得更近了。他在自传中写道:“她们不是被勾引的,她们是根据自身理解,主动选择靠近的。”在18世纪的贵族社会,女性没有权利选择婚姻对象,但可以在非正式关系中寻找微弱的自我表达机会。
这段关系没有闹剧,没有后续。他们几周后分开,各自生活。卡萨诺瓦记下这件事,不是因为“发生了什么”,而是因为“她们为什么允许他靠近”,以及“制度允许他留下”。
18世纪的威尼斯是公认的贵族风月之地,婚姻制度松动、社交空间宽泛。贵族子弟在成婚前的“社交自由期”惠红网,是默认存在的灰区。
多年后,他在巴黎、伦敦、维也纳这些权贵城市持续活跃,靠的也不是冲动,而是懂得怎么让对方在规则允许下说出“我愿意”。
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”,一句话背后的阶层结构1763年,卡萨诺瓦38岁,在伦敦皮卡迪利街租下一间三层公寓。他的邻居,是一位葡萄牙单身女子,名叫保琳娜。她日常生活有规律,穿着得体,说话不多,曾表示自己对“交际圈子”毫无兴趣。
他们第一次熟络,是因为一场风雨。他帮她提起洒落的菜篮,从此每天擦肩而过时,保琳娜会点头致意。他用“节制”这个词形容与她的关系。他没有贸然试探,而是通过一连串“非侵犯性行为”构建信任——借书、传菜、借灯。他在自传中写道:“她不曾给出肯定的邀请,但她也不曾拒绝我的靠近。”
直到一晚,她生病发烧,他请医生,为她取药,照料三日。第四天,保琳娜主动提出要为他做饭。他们首次共进晚餐。他说,那一晚,她从未靠近过半步,却留下了最深的记忆。
一周后,一位法国访客误将保琳娜认作他的妻子。卡萨诺瓦顺口应下。事后,保琳娜沉默三天,第四天,她收拾行李,搬走。他问她为何不告别。她答:“你已经说了我们是夫妻,那我就该按照夫妻该有的沉默方式离开。”
他在书中写下回应: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。”这句话后被广泛引用,但他从未将其当作箴言,而是一种现实描述。在当时的上层社会中,婚姻往往只是财产和权力的连接符,男女之间的感情被要求让位于利益匹配。
卡萨诺瓦与保琳娜之间没有肢体亲密,但心理距离始终存在张力。他描述他们一起听雨声、一起坐在无声的餐桌旁、一起看屋外的火车驶过,这一切构成了他“精神关系”的最高表达方式。
这段“未曾成形”的关系之后,他更加明确意识到:与女性之间的亲密,不是靠激情催化,而是靠制度容许与个人理解之间的张力维持。
他不是在写艳史,是在补一份社会档案1785年,卡萨诺瓦60岁,被贵族朋友推荐,赴波希米亚杜克斯城堡担任图书管理员。那时,他已没有固定收入,牙齿脱落,胃病严重。他形容自己“每天清晨醒来,胃里翻滚着没说完的故事”。
1789年,他开始撰写《我的一生》,一直写到1798年去世。这段时间,他几乎足不出户,每天坚持写作6小时,总共完成12卷,超过120万字,详细记录了从1725年出生至1774年之间的生平。
这本书并不只是“情史回忆录”。他记录了每段关系的时间、地点、人物背景、情绪起伏、事件发展、结尾方式。其中包含大量关于上流社交规则、宗教限制、贵族婚姻制度、教会与私德边界的观察。
例如,他写自己与一位修女通信18个月,最终见面仅三次,关系止于牵手。但他用四章来写这段经历,因为“她的身份不允许她说出任何一句完整的话,我必须从她每次用墨水涂掉的词里猜她的情绪”。
再比如他写到一次在罗马差点被教会调查,因为一位贵族少女怀孕。他没有回避。他解释说:“她父亲是红衣主教的弟弟,她的失控,是家族信誉的坍塌。”
他把自己当成历史记录者,而非道德法官。他写过的132位女性,并没有统一标准:她们中有贵族、有仆人、有演员、有修女、有已婚者,也有逃婚少女。
他死于1798年6月4日。自传未完,最后一页停在一位波兰女演员的描述上。他写道:“我记不清她的名字了,但记得她送我一瓶香水,那味道直到今日仍在我鼻腔里。”
《我的一生》在20世纪初正式出版,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评价为“18世纪感官哲学与性别结构研究的重要文献”,法国国家图书馆将其列入特殊档案库保存。
他一生未婚,留下无数情感印记。他没有贩卖道德,也没有兜售放荡。他只是把自己交给时代,用纸笔填了一份没人愿意触碰的档案表格。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.贾科莫·卡萨诺瓦
语录侦探 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”出自何处?.澎湃新闻.2019-05-07 1253
他究竟有何魅力竟被称为欧洲情圣?.欧美文化史.2017-04-02
一生拥有132名情人的卡萨诺瓦:从没被怨恨惠红网,因从未想支配.豆瓣.2018-04-08
发布于:河南省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